黃麴毒素
1.產生黃麴毒素的黴菌有哪些
(1) Aspergillus flavu:麴菌屬(Aspergillus)的黃麴菌(A. flavus)及寄生麴菌(A. parasiticus)
(2) Aspergillus parasiticus:真菌二級代謝產物是青黴菌(Penicillium)產生的青黴素(penicillins)。
(3) Penicillium某些菌株。
.2. 產生毒素的條件
(1) 溫度:30-35度C
(2) 濕度:90-99%
(3) 易發生於熱帶及亞熱帶
(4) 對肝細胞具親和性,具致癌性及畸胎性。
(5) 抑制免疫功能。
黃麴毒素是一種高效的致突變物,也是一種常見的食物汙染物。為真菌類產物,當農作物在生長、收成,以及儲存的過程中所產生的。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為黃麴毒素是一種無可避免的食物汙染物。為了減少黃麴毒素的汙染,在1969年,FDA訂立管理規範,並且有效地控管並限制黃麴毒素在食品中的含量。許多開發中的國家無法強制地控制黃麴毒素。然而,已開發國家內農業地區的人們以獨立耕作維生。他們自給自足,並非仰賴量產。這群農民們則是FDA所管控的範圍之外。此類農作方式是利用小穀倉來儲藏農作物,而這種環境可能並不是適當的儲藏條件。因此,有更多的黃麴毒素汙染發生在這類的儲存狀況。一年之中,在各個季節裡有各類穀物被收割以及食用。延長了穀物被儲藏的時間,也增加被汙染的潛在危機。這是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黃麴毒素的散佈程度最大不同點。[1][2]
References for this page: |
|
1 |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Stiles JK, Jolly CM, Aggarwal D.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80: 1106-1122. |
2 |
Action Levels for Aflatoxins in Animal Feed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6-12-2005). |
黃麴毒素: 對身體之影響與癌症的相關性
Online at http://cancerquest.emory.edu/index.cfm?page=2083
暴露:: 黃麴毒素是由 黃麴毒菌Aspergillus flavus 和 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 所製造。 這些真菌在溫暖、潮濕的生長環境下會合成出黃麴毒素。 這些真菌普遍存在於作物中,如水稻,玉米,木薯,堅果,花生,辣椒,和香料。 位於南北緯40度以內的國家富含大量這些作物。 將食物貯藏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增加了黃麴毒素污染的危險。 在開發中國家約有4.5億人口長期暴露在大量不受控制的黃麴毒素之下。 .[1]
和癌症的關聯: 黃麴毒素中毒是由攝入黃麴毒素所造成的疾病。 這種疾病的表現可以是兩種型式之一。 第一種型式是急性疾病,是因為在短時間內暴露在大量的毒素之中。 成人對於黃麴毒素具有較高的耐受性。 攝入大量的黃麴毒素通常會造成肝臟損傷和急性疾病,但鮮少致命。 但是,暴露在大量的毒素下可能造成兒童死亡。 第二種型式的黃麴毒素中毒是因為長期暴接觸低濃度的黃麴毒素。 長期接觸黃麴毒素有累加效果,可能導致肝癌的生成。 在所有食用受污染食物的人身上,黃麴毒素會增加罹患肝癌的危險性(通常以 hepatocellular ccarcinoma 或HCC的型式)。 在搬運穀物的工人身上也會提高罹患肺癌的危險。 感染B或C型肝炎病毒的人接觸黃麴毒素會增加肝癌生成的風險,較只接觸黃麴毒素 沒有 感染肝炎病毒的人高出三十倍。 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人會減少肝臟對黃麴毒素解毒的能力。 這些可以部分認定個體暴露在黃麴毒素和肝炎病毒之下,會大大地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2]
在肝癌初期階段,並不會表現明顯的症狀。 造成身體上的徵狀以前,還可以增長三年的時間。[3]出於這個原因,目前大多數的HCC肝癌患者在晚期才被發現,使得治療上較困難。 非外科手術治療是唯一有效的最低限度。 由於大多數肝癌腫瘤對化療有抗性,目前顯示肝癌病人對化療的反應率最高25%。 肝臟移植是目前唯一治療肝癌的方法。不幸的是,根據數量、大小、位置、和潛在疾病的嚴重性,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作移植。[4]
References for this page: |
|
1 |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Stiles JK, Jolly CM, Aggarwal D.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80: 1106-1122. |
2 |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Stiles JK, Jolly CM, Aggarwal D.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80: 1106-1122. |
3 |
Bialecki ES, Di Bisceglie AM.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natural cour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05). 17: 485-489. |
4 |
Thomas M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need for progres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5). 23: 2892-2899. |
黃麴毒素: 癌化的機轉
Online at http://cancerquest.emory.edu/index.cfm?page=2084
黃麴毒素 (aflatoxin) 是一群有相似化學結構的化合物。黃麴毒素 B1 (AFB1) 是最常見且毒性最強的黃麴毒素。當黃麴毒素 B1 (AFB1) 進入細胞,它會與 DNA結合並且使細胞停止合成出新的蛋白質。對暴露在具有黃麴毒素環境下的幼童而言,停止合成蛋白質會對成長會造成損害。[1]
DNA 損傷: 當黃麴毒素 B1 (AFB1) 進入人體時,由肝臟製造的細胞色素 p450會將黃麴毒素 B1 (AFB1) 代謝成另一個具有更高化學活性的產物 AFB1-8,9-exo-epoxide. 這個產物會結合上 DNA並形成另一個加合物。其中一個會由黃麴毒素導致突變的基因是負責產生 p53 蛋白質的基因,而 p53 蛋白質是一個重要的抑癌蛋白質。在一個功能正常的細胞中,當細胞的 DNA 受到損傷時,p53蛋白質會被活化。接著 p53 蛋白質會協助控制處理損傷的反應。DNA 的損傷也許會被修復,相反地細胞會被引導進入細胞凋亡 (apoptosis) 途徑的死亡。當黃麴毒素在 p53 蛋白質的基因上形成加合物,基因突變可能會造成產生沒有功能的 p53 蛋白質。缺乏功能的 p53 蛋白質會允許突變的細胞以損傷形式的 DNA 進行細胞分裂。缺乏例如 p53 之類的抑癌因子是一個導致癌症發生的關鍵。
除了造成抑癌基因突變以外,黃麴毒素也會造成致癌基因 (oncogenes) 的突變。舉例來說:黃麴毒素已經被證實會活化致癌基因 K-ras 。K-ras 是一個負責將訊息由細胞質傳送進入細胞核的蛋白質。一但這些訊息進入了細胞核,就會觸發細胞分裂。黃麴毒素使K-ras 前驅致癌基因 (proto-oncogene) 突變且使其蛋白質產物被 ”活化”。一但被活化, ras 的訊息會不斷的被送入細胞核中。這些受影響的細胞會持續且無止境地分裂。致癌基因的活化是癌症發展過程中的另一步。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在動物體內,黃麴毒素 B1 (AFB1) 已經被指出會導致免疫系統被抑制,而免疫系統可使身體對抗疾病。黃麴毒素 B1 會使體內吞噬細胞的功能下降,吞噬細胞產生的初期非專一性免疫反應可對抗外來入侵物。 黃麴毒素 B1也會降低 T 淋巴球的功能,T 淋巴球是身體專一性免疫的重要物質。巨噬細胞可以同時執行專一性及非專一性的免疫反應,黃麴毒素亦會抑制巨噬細包的活性。黃麴毒素也會降低疫苗對抗數種疾病所產生的免疫反應。這些研究結果皆以數種物種證明完成。雖然在人體免疫抑制反應的證據有限且不十分確定,但動物實驗已經提供黃麴毒素對人體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4]
基因因子: 穀胱甘肽硫轉移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 是一群可以保護 DNA 免於形成加合物的酵素。一個有異常 GST 基因的人暴露在有黃麴毒素的環境中可能會有更高的致癌機率。GST 基因的突變會降低身體去除黃麴毒素 B1 毒性的能力。[5]
References for this page: |
|
1 |
Turner PC, Sylla A, Gong YY, Diallo MS, Sutcliffe AE, Hall AJ, Wild CP. Reduction in exposure to carcinogenic aflatoxins by postharvest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west Africa: a community based-intervention study. The Lancet (2005). 365: 1950-1956. |
2 |
Wogan GN, Hecht SS, Felton JS, Conney AH, Loeb LA.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 (2004). 14: 473-486. |
3 |
Ricordy R, Gensabella G, Cacci E, Augusti-Tocco G. Impairment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of aflatoxin B1 in human cell lines. Mutagenesis (2002). 17: 241-249. |
4 |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Stiles JK, Jolly CM, Aggarwal D.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80: 1106-1122. |
5 |
Kirk GD,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polymorphisms in carcinogen-metabolizing and DNA repair enzymes in a population with aflatoxin exposure and hepatitis B virus endemicity.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14: 373-379. |
黃麴毒素:預防方法
Online at http://cancerquest.emory.edu/index.cfm?page=2086
在已開發國家多已制定食物中可攝取到黃麴毒素的標準量,但同樣的標準很難強迫開發中國家去訂定。為了降低黃麴毒素的污染,在生產、儲存及加工食物的過程中需要採取一些預防措施。
生產
許多預防黃麴毒素在食物生產過程中污染的方法正在研究當中。
- 不生產黃麴毒素的真菌株:可將這些菌株引入生產農地中,與會製造黃麴毒素的菌株競爭生長。
- 灌溉:如果穀物在發展階段遇到乾旱的環境,其黃麴毒素量會比較高。而灌溉有助降低黃麴毒素的量。
儲存
大多數的黃麴毒素污染都發生在食物儲存的階段。
- 濕度:食物必須儲存在足夠乾燥的環境中。
- 殺蟲劑:穀物儲存時可能需要添加化學藥劑,以防止昆蟲侵襲。
加工:
很多方法可以減少已存在的黃麴毒素對食物的影響。
- 稀釋:將受黃麴毒素污染的穀物與未受污染的穀物混合可以降低黃麴毒素的濃度,且不浪費食物。
- 化學處理:許多以不同化學藥物去除食物中黃麴毒素的方法都正接受測試
- 分類:可以藉由分類的方式,將含有黃麴毒素的穀物由不含黃麴毒素的穀物中挑選區分出來。
[1]
一份 2005 年的研究指出,使用與上述方法相似的低成本預防策略,在西非國家民眾血液中黃麴毒素的含量顯示出下降的現象。 在這份研究增進花生植物的乾燥與保存,而這種類花生植物是當地居民的主食。這份研究說明了主要預防策略的低廉成本所帶來的好處。[2]
以化學預防方法來使食入黃麴毒素的毒性下降也正在被研究。這個方法可能包含了加強人體解毒黃麴毒素的能力或者預防造成 DNA 傷害的形成。在動物實驗中,Oltipraz (4-methyl-5-(2-pyrazinyl)-1,2-dithiole-3-thione) 已經顯示可以破壞黃麴毒素的環氧基構造。除了 oltipraz 之外, 葉綠素也正被研究其在動物體內抗癌的效果。葉綠素可能會藉由結合上黃麴毒素而防止黃麴毒素對細胞中的 DNA 造成破壞。[3] 有研究正在針對泥土中的礦物質是否可以防止黃麴毒素被消化吸收著手。[4][5]
References for this page: |
|
1 |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Stiles JK, Jolly CM, Aggarwal D.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80: 1106-1122. |
2 |
Turner PC, Sylla A, Gong YY, Diallo MS, Sutcliffe AE, Hall AJ, Wild CP. Reduction in exposure to carcinogenic aflatoxins by postharvest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west Africa: a community based-intervention study. The Lancet (2005). 365: 1950-1956. |
3 |
Kensler TW, et al. Chemo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flatoxin endemic areas.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S31-318. |
4 |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Stiles JK, Jolly CM, Aggarwal D.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80: 1106-1122. |
5 |
Kensler TW, et al. Chemo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flatoxin endemic areas.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S31-318. |
1.產生黃麴毒素的黴菌有哪些
(1) Aspergillus flavu:麴菌屬(Aspergillus)的黃麴菌(A. flavus)及寄生麴菌(A. parasiticus)
(2) Aspergillus parasiticus:真菌二級代謝產物是青黴菌(Penicillium)產生的青黴素(penicillins)。
資料來源
http://vettech.nvri.gov.tw/Articles/ahm/1756.html
http://vschool.scu.edu.tw/biology/content/mbiology/mb030.htm
http://cancerquest.emory.edu/index.cfm?page=2082
農業資材經營了一年多,找了許多不使用農藥解決方法,大家常說希望有機資材能降低農藥使用量甚至不使用。無意間跟念食品的朋友聊到此類型問題,他丟了這篇文章,心裡也存疑有機殺菌資材殺菌力是否能夠取代農藥中的殺菌劑。在這些日子的觀察中果園幾乎都會有黴菌的產生,收成時更是容易看到,一旦產生毒素就會跟著養分水分流動,黴菌的產生可以想到便宜又有效果的化工原料但礙於政府不認可,台灣屬亞熱帶地區,有些規定不可與歐盟同規格,相較日本容許度寬許多,此項原料與農藥耶可代謝,黴菌分泌毒素則反之。
留言列表